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商业智能和分析方法就是炼油厂
在信息共享方面,有时壁垒正在形成,有时壁垒也在减少。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就像石油一样,信息本身是无关紧要的。只要看看维基解密网(Wikileaks)。只有当有一个机制用来挖掘所有的原始数据,维基解密网才成为了头条新闻。它是关于在洞察力中掘金的过程。我们正迈进一个新时代,一个分析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商业智能(BI)上。所有的供应商要想成为信息经纪人。
2009年 至 2010年的观察:
2009年
构建 ― 商业智能(BI)平台 依靠维护手段 避险 战术购买 单位数的增长,对抗经济衰退
2010年
购买 ― 关键绩效管理/分析系统 新的软件发布 ― 授权(licenses) 单纯商业智能供应商的重新出现 能促进增长 两位数的增长?
市场参与:2009年,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智能(BI),分析和绩效管理软件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市场,大型供应商已取得了主导者的位置 大型供应商在商业智能(BI)平台和绩效管理套件上的势力持衡 大型供应商占有2/3的份额, 相对于2007年的1/3 分析的区域仍然是开放的市场。 战术指导方针:倾向于更少的风险规避的企业在软件上的人均支出较高而且更有意于IT的创新。在2010年,在软件支出上较少的国家与支出更高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将会明显地与缩小。
全套商业智能供应商受惠于IT的标准化 (根据2011年魔力象限的调查 - 仅仅在市场份额前的十名供应商)
大型供应商得益于针对其大量的现有客户的销售 SAP的商业智能(BI)用户中有48%使用SAP作为主导产品 企业资源规划(ERP)平台(100%的有BW,但仅有35%的有BOBJ) 62%的OBI企业版用户使用Oracle 或PeopleSoft。59%的Oracle商业智能(BI)用户使用其中的一种。82%使用Oracle的数据仓库(DW) 71%的微软商业智能(BI)用户使用微软的数据库(SQL Server)作为主要的数据仓库。 但是IBM的Cognos客户无论是对企业资源规划(ERP)(无)还是数据仓库(30%)则没有粘性。
对大型供应商的长期不满会有什么长期的市场效应吗? 商业智能的投资转向商务导向的购买
新的供应商引领导创新之路,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购买者
内存中的分析 可视化/仪表盘 可用性/自助式服务 更少的空间占用量/快速的部署 概念的快速验证 这已经变成一种规范,迫使大的供应商去复制(照做)。
大型供应商对客户部门的工作上都在争取主动权
SAP — Business Explorer (商业浏览器) Oracle — BI Applications (商业智能系统) IBM — Cognos 简版, Netezza 微软 — PowerPivot, SharePoint
软件即服务和开源软件为市场注入动力,但还不能改变游戏规则
在财务困难时期和预算冻结的时候通过业务单位得到一个推进 在2008年和2009年在整个的金融危机之中,开源软件成为最快的增长点 开源软件在商业智能(BI)市场上取得了更多的进展,软件即服务(SaaS)在绩效管理和分析上取得了更多的进展 71%的调查受访者没有任何计划将商业智能(BI)部署在云环境中 有全球不到4%的市场份额组合,但却有耗尽整个市场收益(销售)的可能 大的综合性供应商不会做出不必要的努力来推动开源和云服务